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不知不覺說錯話,大忌!

文/口述|沈方正、整理|盧智芳 圖/劉國泰
2011年1月 Cheers雜誌


在服務業工作,每天都要講很多話,但很多人講錯話,連自己都不知道,因為別人不會直接告訴他;連帶地,他也在不自覺的狀況下,一而再、再而三講錯,這對自己的專業跟形象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最近有個真實經驗,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前陣子我們邀請了一個公家單位來參加活動,其中有位年輕專員,我跟她打招呼時,她這樣向我介紹她的同事:「這位是王小姐,負責媒體聯繫,以後你們有事情就直接找她,她是窗口。」
「交代我」的語氣,當場讓我傻住,因為她的年齡比我小,公司業務也不是由我聯繫,頓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看她並不像個性傲慢的人,好奇之下,就默默在旁觀察。後來我發現,她對每個人都用同樣的方式介紹,千篇一律。

說話要看對象、場合、事件

像 這樣講話不看對象、不看場合、不看事件,是最容易出錯的原因。要是發生在工作場合,甚至經常會讓客人翻臉。譬如,飯店對銀髮族提供用餐優惠,有次一群客人 來吃飯,結帳時,員工要確認多少人適用?結果他當場脫口而出:「5個是『正常』的,另外5個是銀髮族。」把本來應該是「內心的對話」說出口,客人當然不高 興:「難道我不『正常』?」
又或是語助詞太多,每講幾句話就插進一個「屁啦」、「哇塞」、「靠」……,其實他之後還有內容要講,但聽到這個字,我已經愣住了,哪還聽得下去?甚至,明明正在指正他,還嘻嘻哈哈地說:「哎呀,這沒什麼,不要這麼認真。」別人很認真地跟他溝通,卻完全沒有意識到。
像這類有欠考慮的說話,帶來後果常常難以想像。就像之前的例子,如果我不是出於好奇,多留意了一下這位專員,可能一輩子誤會她。其實這句話並不難講,只要說句:「這是我們負責媒體的窗口,以後請多指導。」就得體多了。
許多年輕人覺得說話不拘小節沒有關係,事實上卻大有關係。這是凸顯自己最好的方式,就像我若是遇到一個說話條理分明、有禮貌的人,會立刻覺得他跟別人不一樣。

開口前,先準備

不 會說話的人多,跟東方社會不重視說話教育也有關。在西方,不管要成為成功的企業家還是領袖,常常都得同時是優秀的演說家。他們也習慣從小到大訓練自己說 話,包括提問、討論、組織,習慣在大家面前發表意見。父母從小注重教導小孩社交,灌輸談話的禮貌、禁忌。就像我們知道,和外國人交談不適合談宗教、政治、 家庭。那要聊什麼?第1,聊天氣;第2,運動;第3,講吃,凡此種種都需要練習。

講話是需要準備的,開口前應該先釐清幾點:
第1,你跟誰說話?如果跟主管,通常他比你忙,但我發現很多工作者向上報告時,不是講話沒頭沒尾,缺乏重點,就是說了很多周遭事項,卻不知道他到底要主管決策的是什麼。
如果是對部屬,切記不要先罵人,罵完之後再說應該如何如何,他早就聽不進去了。就算他真的做錯,用同理心說一句:「我知道你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想,但是……」會更容易得到共識。
第2,要看時間。跟主管報告重要的事,希望公司同意,在一天中愈早報告,效果愈好。因為每個人每天都會累積情緒、壓力,最好不要在快下班時討論重要、又希望得到好結果的事。傍晚以後的時間,只適合沒有壓力地「聊聊」。
第3,要看事件。很 多人在面對錯誤或遇到客戶抱怨時,總是先辯解,追究流程,就是不說自己錯。問題是,處理這種事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先道歉。事實上,在主管面前勇於先自我檢 討,等過程檢視清楚,很可能主管會認為不全是你的錯,會反過來替你說話。不認錯,並不代表會說話,跟客人道歉也是一樣。

適當的言談,令人如沐春風。怎麼說話讓人覺得舒服,又可以達到目標,這是每個人都該研究的功課。早在春秋時代有「說客」出現時,說話就是種藝術,但今天比起3千年前,又更加重要。

延伸思考:

如果你是員工,每次拜訪客戶或跟上司說話前,有沒有做好準備?每天有沒有人告訴你、幫你聽有沒有講錯話?講錯話後,你會不會自我反省?
如果你是主管,對員工,你有沒有用最適當的方式跟他溝通?發現員工說錯話,你有沒有適時指正?你說話的方式,能不能讓員工作為學習對象?

讀孫子兵法學英文/動如脫兔 on a fast track

動如脫兔 on a fast track
歲次癸卯,來到兔年,很多人絞盡腦汁,就想不出一些應景吉祥年話。也的確,兔子居食物鏈下方,只會大量繁殖,腳程快,花樣多,龜兔賽跑卻跑輸烏龜。
但凡事都有光明面,與其哀嘆「兔死狗烹」,不如洋人說:「漁夫最感念的莫過於他捕的魚」(The fisherman has most respect for the fish.),因為有魚兒,他才有生計。「兔起鶻落」可以代表高效率(like a clockwork),孫子也曾用「動如脫兔」(on a fast track)來形容身手矯健,絲毫沒有耽誤任務的遂行。
狡兔三窟
求生存 莫心存僥倖
換個角度,視界大不同。
我們說:「兔子不吃窩邊草」(Thou shall not covet thy neighbor's wife.),和「狡兔三窟」(walking on the fence),這都是牠求生本領;倒反是人類喜歡守株待兔,念念不忘先前的好運,殊不知機率極小(lightning does not strike in the same place twice)。心存僥倖,到頭來只會吃虧。
其實守株待兔也有積極面:愛爾蘭民間故事,說彩虹尾端有一桶金(pot of gold at the end of the rainbow)被小綠人守護,就像我國神話廣寒宮里的玉兔和吳剛。小綠人失神,偷金者眼明手快就可以如願。
賽局理論有個「捕鹿」會獵(stag hunt):齊心合作,捕得巨鹿,足供大家飽食多日,但眼前跑過兔子,人會放棄合作,以捕得兔子供自己食用一餐。這兩種獵物都是最佳選擇,捕獵兔子並無過 失,只是所得甚小。因此,為長遠共同利益,就要發揚團隊精神,這是兔子在今年給我們的最佳啟示。
例:"The fisherman has most respect for the fish because he relies on them for survival."「不殺魚,漁夫無以維生,因此漁夫十分感謝魚帶來的好處。」
" The project proceeded like clockwork for it takes many small, very precise steps to assure it is bullet proof."「事前規劃審慎,整個案子運作起來順暢無比。」
" The management has announced that the reforms will be put on the fast track."「公司高層宣布:將以最快速度推動改革。」
守株待兔
熬到底 贏面多幾分
"Joe's girlfriend left his house only 3 minutes before his other girlfriend arrived! Wow, he is really walking on the fence!"「老周女友才走不到三分鐘,另一個女友就出現他面前,哇,他可真會玩狡兔三窟的遊戲。」
"Because an event occurred once,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same event will occur again. Remember: 'lightning does not strike in the same place twice.'"「沒有人老是走運,別妄想守株待兔的蠢事了。」
"John has been waiting for the lottery drawings again today. He has been doing this for the past three weeks but still hasn't gotten his pot of gold at the end of the rainbow."「三個星期以來,老江每天都等著樂透開獎,但總事與願違,沒能發大財。」
"Now I face a decision between a less-risky but less-rewarding individual hunt for hare, and the more-risky but more-rewarding cooperative hunt for stag,what shall I do?"「眼前機會有兩個:風險少報酬低,但所得全歸我所有;風險高利潤大,但要和別人分享。我該怎麼辦?」
(作者任教陸軍官校,suntzu@suntzu4u.com.tw)
【2011/01/28 經濟日報】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讀孫子兵法學英文/自我利益

自我利益 What’s in it for me
同在一家公司,為什麼研發、業務單位總是比總務、行政得到老闆更多關愛的眼神?為什麼同樣是業務人員,老闆更喜歡捨棄底薪選擇抽成的高手,而不願看到支領固定薪水,業績不好也事不關己的「米蟲」?
已故的福特汽車老闆亨利‧福特向以自我利益(What's in it for me ?)為出發點。他在耶魯大學演講時說:「聘用一個人,為的是他在找事而不因為是有事求他,無異乎告訴他說他是個沒用的人(not worth a cent)。反過來說,協助一個人,因為幫助他會對我自己有利。我平等看待某人,只會因為這個人對我有價值(worth one's salt)。」
福特的演講,點出了經營企業不是做善事(to be a good Samaritan),而是在競爭的市場中,創造業績造福股東、客戶和員工。為了共創佳績,我們期待我們的夥伴生機勃勃,進取心切(an eager beaver),而不願意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物(apple of Sodom)合作。高手捨固定薪水,敢挑戰高額業務獎金,當然被老闆視為同在一條船上的人。
上司希望網羅好手共事,下屬也希望為明主賣命,目的都是不要做白工(foul one's own nest),這符合生物界穩定進化的賽局原則。我們都希望成功,很少人自問:「我成功對別人的意義是什麼?」
追求利益,如果知道兼顧別人利益,成功機率必然大些。當人人為了增進整體利益,而公平對待別人,也公平要求自己,高手雲集(surround yourself with good people)的結果,就能攻無不克,整個團隊也會變成孫子「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所形容的無敵勁旅。
例:"It sounds like a plan, but what's in it for me?"「計畫聽起來不錯,但我的好處在哪裡?」
"It does not matter how many sales are made - they are not worth a cent until the money is in your bank."「做業務的是徒弟,收錢的才是師父。」
"Dana is not worth her salt and is a great liability to our company."「黛娜非常不稱職,是公司很麻煩的人物。」
"The Levite asked, 'If I stop to help this man, what will happen to me?' But the Good Samaritan reversed the question, 'If I do not stop to help this man, what will happen to him?'"「唯利是圖的人幫助別人,只問對自己有沒有好處;樂善好施的人幫助別人,只問對別人有沒有好處。」
"The employee he hired last month was found to be an apple of Sodom."「他發現上個月聘用的新人實在是草包一個。」
"It is easy for us to become an eager beaver during our first year of university or when we start work on our first job."「大學或職場新鮮人在求學做事都特別賣力。」
"The boss really dislikes Dana. She certainly fouled her own nest when she failed to live up to her resume."「黛娜極不討老闆歡心,因為她辜負了老闆晉用她當時對她的期待。」
"The company will be successful for its management remains aggressive by surrounding itself with good people."「公司高層懂得招攬高手,銳意創新,成功指日可待。」
"Surround yourself only with people who are going to take you higher." 「無友不如己者。」
(作者任教於陸軍官校,suntzu@suntzu4u.com.tw)
【2011/01/21 經濟日報】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管理錦囊/沒有無用之人 只有不會用人

許 多管理者有非常豐富的人力,卻經常向人資單位喊「欠人」,他們的說法是:「有人沒才」,甚至抱怨企業主將不適用人力往單位放。根據英國管理學家特雷默 (E. Tremmel)提出的「特雷默定律」,企業內沒有「無用」人才,管理者選才時要看重的是他的優點而不是缺點,將人放在對的地方,「企業內沒有無用的人, 只有不會用人的人。」
用人唯才 要放對位子
「只要是人就有才,只是有沒有將他擺在對的位子、願不願意給他時間與機會,人才才能為企業發揮最大價值。」智冠集團智冠科技董事長王俊博,對於企業內人才 的觀念一直都有這樣的認知。他深信,人都有可用之處,端看管理者如何用人,且人才並非隨時都能發揮作用,有時還會出現「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狀況。
他更強調,有時員工犯錯並不代表「此人無才」,因為犯錯或沒有經驗而未達到目標,這些都可以透過學習改善,除非是一錯再錯、不知改過,否則企業內沒有員工應該被放棄,即使是一般被認定為「不能再發揮作用」的老臣,也不代表沒有存在的價值。
王俊博的說法與特雷默提出的定律不謀而合,相同的案例也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君臣關係。
中國歷史上曾有非常貼切的實例來應證特雷默定律,就是唐太宗時代的太子賓客王琺。
有一天,唐太宗要王琺評論朝中大臣的優缺點。他回答,房玄齡一心為國操勞、魏徵留心向皇帝諫言、李靖文武全才,可帶兵打仗又能擔任宰相、溫彥博報告公務詳細又能公平公正轉達彙報、戴胄解決國政難題井然有序,而他自己善於表揚清正廉署又嫉惡如仇。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唐太宗團隊成員各有所長,唐太宗也是位成功的管理者,將各人力專長運用在最適當職位,讓國家繁榮強盛。
相較於唐太宗對朝中大臣皆能知人善用,就像企業經理人或企業主,只要針對關鍵人才給予適當職位與機會,就能達到人才使用的標準。
知人善任 別光看缺點
不過,這項工作落在中高階主管身上將更為複雜。特雷默建議,中高階主管在選拔人才時應該看重人才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才能利用個人特有才能再委以相應責任使 各安其職,使團隊在各方面趨於平衡。如果中高主管無法觀察出基層才能,就會導致團隊無法使出應有能力,造成彼此之間互不信服與衝突。
中華網龍協理陳誌敏認為,對中高階幹部而言,用人最怕用到「無心」或「無德」之人,在「有心有德」前提下,幾乎不曾碰到「無才」員工,即使這位員工只能做 好簡單的固定小工作,個人實力無法再提升或突破,那致少還有「做好一件事」的才。至於中高階主管面對數十位甚至上百位下屬,如何達到「將人擺對地方」的任 務?陳誌敏提三點建議,分別是科學工具、同事互動與主動爭取。
特質分析 良性做互動
所謂科學工具,指的是企業透過性向測驗或人格分析等工具,將員工的「才」與特質找出來,輔以時間機會及訓練輔導,再把訓練好的人才擺在對的地方。同事互 動,則是經由其他同事的評析,來了解某員工的才與特質,甚至徵求其他同仁某員工調職的意見等。因為朝夕相處的同事比主管擁有更多機會接觸員工,所看到與觀 察到的特質更真實。
主動爭取,指的是單位因人員職務異動或新事業擴展,出現空或新職位時,管理者可透過開放爭取方式,讓有意願同仁主動提出調職。陳誌敏說:「多數員工都清楚 自我特質與興趣,有人願意主動調職,就表示他對工作性質有興趣或自認有能力,這也是讓員工找到最適合自己職位的方法之一。」
陳誌敏認為,企業規模不可能大到像國家一般,不可能需要所有性質的人才,有時放棄某些員工並非管理者不懂得用人,而是企業真的沒有相關人力的需求,所謂「企業內沒有無用的人;只有不會用人的人」,有時並不適用於中小企業。
【2011/01/10 經濟日報】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手語翻譯 24小時免費服務

聽障人士因與一般人溝通不易,洽公或就醫困難重重,新北市社會局委託愛加倍協會,由17位專業手語翻譯員全年無休,24小時提供新北市民免費手語翻譯協助,凡是洽公、就醫、工作面試、親師會談,甚至是司法警政案件,都可向協會預約申請服務。
64歲陳媽媽說,她和丈夫都是聽障人士,常上醫院看病,以前都透過紙筆和醫護人員溝通,但因不懂專業術語,難以理解醫生的治療指示,造成許多困擾,在手語翻譯員的協助下,以適當詞彙讓她理解病情,能夠即時有效溝通,看病更有安全感。
愛加倍協會執行長吳秋南指出,手譯員不僅具備丙級專業證照,還得修習司法、醫療課程;有一名林姓聽障婦人在手語翻譯員協助就後下,因更瞭解醫囑,懂得照護自己,原本身體虛弱,現在變得健康不少。
社會局長李麗圳表示,新北市聽障者多達1萬6千多人,聽語障礙民眾若需洽公、就醫或緊急事故需要手譯協助,都可向愛加倍提出申請,詳情可上社會局網站或愛加倍網站http://www.agape-welfare.org.tw查詢,或傳真專線0800-365524,及24小時免付費專線0800-365324。
【2011/01/07 聯合報】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管理的原點】孔雀還是火雞?

【撰文/林文玲】

Dear Wennie,
當你的部門有一隻孔雀,總是習慣性貶抑別人,凸顯自己的戰功,造成其他成員的不快,不樂意與他合作。如何解決這種對立?
~Ann

Dear Ann,
我的一位朋友是平面媒體的老闆,和多數同業一樣計畫著進入數位領域。他找來一位技術主管成立數位事業部門,過程非常不順,因為每當他發現這個部門所提供的 服務不夠好、要改進,這位技術主管就會告訴他:「你這是傳統媒體的思維,是落伍的,網路講究速度,不是繡花,要Trial & Error啊。」

後來,因為沒有客戶願意埋單新服務,我的朋友就換上另一位新主管,結果新事業部門的發展竟立刻順暢起來。這兩個主管同樣重視速度,差別在於後來那一位的 Trial &Error,總是伴隨著改善的動作,因而也就逐漸接近客戶的需要。從本質來看,在網路新經濟中,「速度」之所以這樣重要,是因為它創造了改善的 機會(我稱這個現象為「改善的周轉率」)。關鍵是改善,而不光是速度而已。如果不能面向著關鍵來了解問題,就會問錯問題、給錯答案。

如何消除同事對「孔雀」的敵意?首先得來看看「孔雀型」人格的定義。根據發展出這個詞彙的「PDP系統」(專業特質動態診斷系統)的界定,孔雀型人格「天生具備樂觀與和善的性格,有真誠的同情心和感染他人的能力,在以團隊合作為主的工作環境中,會有最好的表現。」

和善、同理心、團隊精神。孔雀之所以能安安靜靜地開屏,就吸引目光,是因為真實擁有美麗的羽毛。如果需要人前人後喳喳呼呼,吆喝著自己的存在,伺機還要啄叼別人的羽毛,也許該換個角度想想,雖然同樣是張開尾翼,但那也許不是孔雀,而是火雞。

面向著關鍵來了解問題。這個個案裡的關鍵字,不是因為他是一隻孔雀所引來的「嫉妒」,極可能的,「團隊意識」才是該去面對與檢查的關鍵。

有意思的是,多數的個人與組織在面對工作者的問題時,經常都會用某些聽起來「舒適」的說法,來掩蓋真正的缺點。例如,用「新經濟的邏輯」來掩蓋疏於改善的懶散;或者明明脾氣暴躁、太過主觀,還自豪於自己擁有「老虎型人格特質」。

美化缺點,往往是扼殺改善的元凶。
∼Wennie
--------
林文玲
《經理人月刊》、《數位時代》總編輯長。因為擔任財經記者啟發對組織行為的高度興趣。先後曾任電腦家庭出版集團總經理、遠見雜誌群總經理。

讀孫子兵法學英文/資訊不對稱 asymmetric information

訊不對稱 asymmetric information
畢卡索等立體派畫家,作品常與原物完全不像。有人批評畢卡索的畫難懂,他回答:「我不會英文,英文書對我猶如白紙,這不表示世界上沒有英文。不了解自己不 知道的事,只能怪自己,怎能怪別人?」可見,行家和門外漢的差別在於能否掌握「門道」,換成賽局理論的術語,就是「資訊不對稱」。
現實生活有許多資訊不對稱的例子:二手車商瞭解車況,可以吃定不知情的客戶(in the dark);求職者履歷表言過其實,雇主要小心查證(double check);郵購商品美輪美奐,到手時卻是山寨品;銀行理專推銷新產品時強勢主導(hard sell),出了事客戶卻求助無門。
商業競爭或言詞辯論,多掌握一分狀況,就多占一分便宜,利用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優勢,把對方蒙在鼓裡(keep somebody in the dark),進而獲得利益(get a break),可以立於不敗。同理,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指掌握全局者(capitalize on the situation),利用資訊差,祭出最佳手段,能以最小代價(for a song),獲致最大利益。
但攸關大局的資訊如何掌握?畢卡索說:「多數人沒有創造精神,怎樣教他們新的東西?」他的答案:「把他們所知的和所不知的混合起來,他們就會想『啊!我知 道。』再進一步,他們就會認為『啊!我完全知道了。』」畫家的責任就是喚醒讀者,察覺這種資訊不對稱現象,一旦觀眾(或決策者)理解力增加,判斷就較少出 錯(bet on the wrong horse),決策就可無往不利(deliver the goods)。
例:"I was totally in the dark when I bought that lemon from the dealership."「從二手車商出來,我完全不知道我買了一輛爛車。」
"An employer or business owner has to double check the information stated in the applicants' resume before he makes the hiring decision."「決定錄用新人之前,企業主有必要對應徵者進一步徵信。」
"The wealth management specialist gave the old woman a hard sell so she agreed to sign the contract as suggested."「理財專員強勢推銷,老婦人不明究裡,就簽了契約。」
"A top executive can readily reduce the perceived value of an asset - due to information asymmetry."「高層利用資訊不對稱形成的優勢,設法把資產價值降低若干。」
"When you deliberately hold back information, you are keeping them in the dark."「扣住必要的資訊,對方就被蒙在鼓裡。」
"Our business can get a break if it keeps its competitors in the dark and save a lot of money."「對方無從因應,我方於是大大獲利,狠撈一筆。」
"Remaining calm during the market decline will give your brain more clarity as to the proper steps to take to capitalize on the situation."「市場紊亂之際,思路清晰,心狠手辣,反能趁勢坐大。」
"I happened to know that no one else wanted it, so I picked it up for a song."「我趁大家沒有意願出手,很便宜把它買下。」
"Nobody likes to be ribbed for betting on the wrong horse."「誰願意錯估情勢而失敗!」"The new department head is not very popular but he is able to deliver the goods."「新任部門主管使命必達,人緣卻很差。」
(作者任教於陸軍官校,suntzu@suntzu4u.com.tw)
【2011/01/07 經濟日報】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口語表達是自信心的關鍵

【文/許芳菊】



在講台上,一向能言善道的導演吳念真,這回卻有點被打敗的感覺。眼前的沉默,讓人心慌,「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學生竟都成了省話一哥?」

那日,吳念真受邀到某大學擔任一日業師的演講。他開場謙虛的表示,自己沒資格「當老師」,請同學主動提問,結果換來全場靜默。經常受邀到學校演講的吳念真 感慨,他經常問學生「有沒有問題?」都沒有人提問,結果回家上Facebook(臉書)才發現,在網路上,大學生誰都有意見,但面對面,卻鴉雀無聲。

鏡頭,轉到另一個場景。

幾年前,美國一所名校提供了八個獎學金的名額給台灣跟中國大陸的學生,結果面試過後,八個獎學金名額統統給了大陸的學生。得知此事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 研究所所長洪蘭很訝異,「台灣的學生也很優秀啊!為何獎學金統統給了大陸的學生?」她特別去了解原因,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大陸的學生上台個個侃侃而談, 台灣的學生上台卻個個扭扭捏捏。」兩相對照,台灣學生自信不足,相形失色,輸贏的關鍵,就在口語表達能力。

「說」出國家實力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身處面試、口試愈來愈重要的潮流中,如何流暢、明確精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順利與人溝通、分享、討論,甚至說服、影響別人,已經愈來愈重要。許多國家也都看到這個趨勢,紛紛透過教育、訓練,加強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新加坡國民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才能在二十一世紀跟別國競爭。」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瑞克‧伯克(Derek Bok)提出二十一世紀大學的八個教育目標,其中以「表達溝通能力」最為重要。

環顧世界各國,中國大陸從中小學開始就安排「口語交際課程」,來培養孩子口語表達溝通的能力,尤其在上海世博期間,政府更大力推廣這樣的課程。例如,他們 會在課堂上模擬演練,「家裡電話鈴響了,拿起電話該如何有禮貌的回答?」還會設計各種「問路」、「問候」、「辯論」、「討論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 實戰演練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

經常到大陸觀摩教學的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也發現,在中國,幾乎每一堂課老師都在做口語表達的訓練。例如,從朗讀文本開始,他們就會教學生讀出文章的文氣、了解文字中的情緒、語調,自然的帶出說話技巧。

香港的口語表達訓練,則和閱讀推廣緊密結合。實際走訪香港的小學,會發現他們的閱讀課程,都有大量的討論、發表、聆聽、回饋與評論的訓練。例如,香港播道 書院小二的閱讀課,老師除了大量提問,還會邀請學生上台口述故事重點,並且會把評分的項目清楚的寫在黑板上,包括內容(1~5分)、流暢(1~5分)、音 量(1~5分)。台下的同學必須專注聆聽,因為當台上同學發表過後,老師會請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趴下來,為台上的同學一項項舉手給分。評分完畢,老師也會詢 問小朋友評分的理由。這樣的閱讀討論發表練習,讓大部分的香港小學生都能大方站到台上表達自己的想法。

歐美國家的學生更早已習慣討論、發問、上台報告。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游梓翔指出,西方教育認為表達能力的訓練就是思想訓練,所以每一堂課都要設計讓學 生應用到表達的機會。老師講完一個原則,就會讓學生挑戰這個原則、辯論這個原則。「所以到任何一個場合,他們的學生都樂於發問,絕不會出現台灣多數出現的 狀況,連個舉手的人都沒有,」游梓翔說。

台灣口語表達四大病症

當世界各國愈來愈重視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台灣教育現場,至今卻仍普遍缺乏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佳,「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是許多人對台灣學生的印象。

洪蘭指出,「人和」就是溝通的能力,講話不得體或說的時機不對,都會得罪人。但她最近發現,台灣學生連最基本的講話都需要改進。他們上台報告時,說的句子不完整,而且缺乏邏輯,不知所云,讓人聽得很辛苦。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1年1-2月號】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主管經/動物園園長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為了協助人們了解多樣的人格特質,專家學者化繁為簡地將之分類,並將人格類型類比為特質相近的動物,使分類模型更易於理解。DISC人格模型中的老虎、孔雀、無尾熊與貓頭鷹,即為運用此手法。
除了人格特質外,多樣化的工作類型亦可仿造上述的方式,生動地比擬為動物。
例如,單位內的基礎性工作,有如可愛動物區內的小動物,溫馴而易親近。時程較長或需動用龐大資源的專案,像頭巨型草食動物,得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始能面面俱到。高風險性、高困難度的工作類型,則有如獅虎類的猛獸,極富張力與挑戰性。
將工作依其屬性比擬為不同類型的動物後,工作職場將宛如動物園般,擁有各式各樣的動物類型。
職場中的主管則將化身為動物園園長,其主要的角色與任務,則是依據所轄動物管理員的能力與特質,派任其照料與餵養合適的動物類型,並驗收其成果。
可愛動物區的工作類型,因挑戰性與風險較低,適宜交給技能與經驗尚不足的新進員工。除了藉以培訓基礎專業職能外,也可用以觀察其是否適任,或該建議其轉向不同的職涯方向。
猶如犀牛或大象等巨型草食類動物的大型專案,通常得安排數人共同參與,並指派專案管理者。協調數人共同照料一頭巨獸,可培養專案管理者溝通與調度的能力;參與的成員,則能藉專案擴大視野與工作廣度,避免見樹不見林的問題。
危險性高且風險大的任務,如同伺候獅、虎等猛獸般,如果沒有良好的訓練與餵養資歷,可能一個不留神,反遭動物攻擊而受傷。故得挑選藝高膽大者,方能擔此重任。
如果動物園園長分派任務不當,將導致動物生病、死亡,或照料動物者不慎傷亡。意即不當的工作安排,將使團隊工作進度延宕或失敗收場,或團隊成員因無法勝任而致身心受挫。
為避免此狀況,主管得了解員工的特質與能力,並依據工作特性,再進行任務之指派、分配。
愈能掌握動物本性的管理員,愈能讓動物展現最生動的生命力。同樣地,部屬的本質學能愈能搭配工作屬性,則工作效率與績效表現就愈亮眼。
動物園園長在指派各區動物管理員後,得定期在不同的園區內巡視,確認動物們與管理員的身心狀態與彼此的互動狀況,並適時伸出援手。主管則在例行的工作進度確認中,釐清問題與提供必要資源,並確保轄下人員均適才適所。
略顯枯燥生硬的管理學理論,若加入生動的比喻與元素,相信將更易於讓人吸收與理解。
主管在面對困難的管理難題,可以加上些許想像力,將工作比擬為不同的動物,讓自己戴上動物園園長的帽子,在莞爾一笑之餘,也讓不同類型的工作任務,都能找到合適的主子,使自己所主導的職場動物園,能展現其特色與價值。
【2011/01/05 經濟日報】

Twitter

熱門文章